瑪納斯GPS定位播種機大顯神通 自動播種3.2萬畝
2012年,新疆瑪納斯縣正式引進GPS自動駕駛技術,進行了200畝的示范性應用,2013年,當地GPS自動駕駛播種作業(yè)面積達到了3.2萬畝。
6月24日,記者從瑪納斯縣農機局獲悉,2013年,瑪納斯縣投放資金220萬元引進農機GPS自動駕駛設備20套,架設固定機站兩座,對全縣各主要鄉(xiāng)鎮(zhèn)農區(qū)做到了信號全覆蓋,大幅提升了農機田間作業(yè)質量,提升了農機的作業(yè)效率。
這項技術在瑪納斯縣的快速普及,離不開強大的科技魅力。自治區(qū)農機局總工程師裴新民說,這種GPS播種機的最直接的優(yōu)點就是“走得直”,將GPS衛(wèi)星定位導航技術運用在播種機上,播種機每千米的偏差不到兩厘米,操作人員不需要手動控制方向,播種機就能又快又直地進行播種。
“經過初步測算,使用GPS播種機比過去農機手操作播種機能節(jié)約10%—15%的土地,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達到多播多種的目的,從而實現增產。”裴新民說,農民需要搶時間播種的時候,播種機能夠在白天夜晚連續(xù)工作,效率直接提高一倍,如果大型播種機能應用GPS自動駕駛技術,播種的速度會更快。GPS自動駕駛技術不僅運用在播種機上,在后續(xù)進行田間管理的農機上也可以使用。
據了解,近年來,GPS播種機,聯合整地機、動力驅動鈀、大型噴霧劑等新型技術農機的推廣應用,在新疆農業(yè)生產的各領域已經嶄露頭角。裴新民說,目前,新疆農機的普及推廣已從原有的數量轉變?yōu)閿盗俊①|量的雙提升,這得益于我國自主研發(fā)力量和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力度的雙增強。
2012年,新疆把科技興農機作為農機推廣的重要戰(zhàn)略,大力支持農機化基礎性、關鍵性技術和機具的研究開發(fā)、推廣和示范。先后研制開發(fā)出自走式青黃貯秸稈收獲機、自走式飼草籽粒收獲機、辣椒連續(xù)自動化干燥裝備、全自動番茄缽苗移栽機等農機化新技術、新機具16項。新建棉花全程機械化、特色林果機械化、設施農業(yè)機械化、特色農業(yè)機械化等10個自治區(qū)級農機化示范基地,同時實施農機化技術推廣與示范區(qū)建設項目43個,推廣精少量播種技術、保護性耕作技術、機械化節(jié)水灌溉技術、機械化殘膜回收技術等節(jié)本增效技術。
就在幾年前,GPS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一套的價格在市場上賣30萬元左右,隨著我國自主研發(fā)技術的不斷應用,其價格逐年降低,2012年為19萬元左右,2013年已經降至11萬元。原來需要進口的動力驅動鈀價格在每臺11萬元,我國自主生產后,價格每臺僅為4萬元。價格的不斷降低,為新型技術農機的推廣掃清了很多障礙。
不僅如此,近年來,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力度也在不斷加大。2012年,自治區(qū)爭取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.7億元,同比增長18.88%,2013年上半年,資金額已達到10.4億元,帶動新疆各級政府投入近30億元,補貼力度不斷加大,為新型技術農機的推廣提供了堅實保障。與此同時,2013年新疆還創(chuàng)新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機制,將以往的“農民差價購機、省級統(tǒng)一支付、企業(yè)結算補貼”的操作方法變?yōu)?ldquo;農民全價購機、縣級結算、直補到卡(戶)”的工作機制,放寬農民購置農機的選擇,讓農民購買新型技術農機沒有后顧之憂,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國家補貼。
TAG:
評論加載中...
|